在近几年的散文热中,有一些“小女子”风头颇劲。她们信马由缰,用手中一支笔悠闲地书写着都市女子的生活感触、风情遐思,吸引了众多读者,也让文坛好一阵关注,大家兴趣盎然地议论着这样的话题:“小女人散文”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,还是将会速朽的精神快餐?
最近,上海书市传达出这样的信息:“小女人散文”读者渐少,市场开始疲软。在书店里,“小女人”们已从显眼醒目之处悄然抽身退隐;而有些出版社也明确表示不再将此类图书作为重点选题。
想当年,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“都市女性随笔”,掀起了“小女人散文”热的第一波,引起了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,这类书因此创下了几万本直至十几万本的印销佳绩。
短短三两年时间,“小女人散文”风光不再,一些读者说:这类散文不但没长进,反而退步了,给人拼凑成章的感觉——“小女人散文”一畅销,多家出版社立即跟着炒作,弄得同一类集子或者是新瓶装旧酒的假货,或者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劣品,不长反退几成必然结局。一些读者说,这类散文偶尔看看还行,看多了就觉得没多大意思,还是读些厚实的学者散文收获大。在现代社会中,都市人的生活面临着挑战和压力,对许多人来说,“小女人散文”的闲适和洒脱是一种奢侈,生活的沉重不是这类书所能解脱的。他们需要散文中可贵的激情和对生活的反思,需要在紧张的生活中开阔视野的散文。
由红火到平淡,“小女人散文”也许找到了它的真正位置。因为,从古自今,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学作品都与时代和社会的主旋律紧紧相连,而“小女人散文”只是一种精神快餐。